close

台灣人講速度,法國人講效用

這麼多的休閒時間,難免讓法國人給人一種慵懶、不重視效率的感覺。

不過,作家韓良露卻指出,法國雖然有時候看起來不是一個很有效率的國家,但並不表示他們不重視時間。相反的,他們重視時間的方式,跟台灣人正好相反。

台灣人很強調速度,法國人卻強調時間的累積。因為有光陰的沉澱,文化得以發酵,為生活帶來不同的味道,添加一種細膩的質感。

例如,法國最好的酒,一定要老。好的火腿,也一定是陳。上達數百種的乳酪,都要靠時間慢慢發酵。

「因為精緻需要時間沉澱與累積。快速的東西,無法累積,只能求量,不能講質。速度快,很多東西不能成熟,」韓良露觀察。  

 

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楊子葆也感嘆:「我們一直強調效率(efficiency),但法國人強調效用(effectiveness)。」

在研華科技法國分公司行政部門工作的史黛芳妮(Stephanie Auchabie),對於法國與台灣人工作方式的差異,有很深的感受。

她說,台灣人的工作動機很強,即使在法國下午的上班時間,已經是晚上的台灣總公司,總還是有人在做事。

可是,她也感覺台灣人雖然做事很快,很認真,但常常沒有經過深思熟慮,有點且戰且走的味道,最後卻又必須重頭來過。

相反的,法國人卻一定在做事之前,要與上司或同事,討論清楚方向與目標,以及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,才會開始動作。

「台灣人比較快,但是法國人會先想了才做,」效率與效用的差別,就在此處。

工作為了賺錢,為了安全感

楊景舜每天七點半就進辦公室,從研讀市場資訊、開盤交易、到收盤後再與倫敦的交易員聊聊市場狀況,已經是晚上7點。之後,他還留在辦公室,繼續處理一些白天沒有時間完成的行政工作,幾乎每天9點才離開公司。

「我曾想過這樣值得嗎?我覺得我的生活品質不是很好,可是我不是很清楚,我是不是有其他選擇,」楊景舜再有野心,還是不免有些懷疑。

他說,現階段的工作,「是為了賺錢,為了安全感,其他的現在還看不到那麼遠。」

所以,他現在一直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,對生活沒有什麼熱情。「因為我沒體力,這是因為我的時間管理不好吧。」

「我現在是個小零件,我就做好零件的工作,等到我長得更大,我自然就會被升級。在那之前,我不會在意其他東西,」儘管他週遭的人,都覺得他為工作犧牲很多,楊景舜自己卻並不這麼認為。

「對我來說,那是一個投資成本,」學商的楊景舜,很清楚自己的「機會成本」是多少。

對照楊景舜積極尋求事業上的發展,法國的「五、六年級生」,卻有另一套想法。

蘿拉(Laura Friez),32歲的單身法國女孩。去年,她辭掉在一家市場情報蒐集公司的正職翻譯工作,過著自由翻譯家的生活。

她說,她離開那家公司,因為她不喜歡她的上司,雖然上司覺得她很有潛力,工作表現很好。

離開一份正職,自己接案子,不怕經濟不穩固嗎?

「我一開始也會害怕,要是客戶明天跑掉了怎麼辦,」坐在巴黎拉丁區美術學院附近的著名咖啡廳調色盤(La Palette),蘿拉手上的煙,飄散在微塵顆粒漂浮的窗光中,顯得有些迷濛。

「但是,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像這樣子的,總是會有風險,你不可能都是安全的,賺很多錢並不表示安全,」蘿拉說,「你必須做選擇,不做選擇才是最壞的選擇。」

蘿拉說,她不是沒有野心,但是她的野心,並不是要當到經理或總裁,而是希望被所愛的人肯定。

有夢想家特質的人,才有競爭力

著名的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指出,在網路時代的知識經濟中,過去的遊戲規則,將不會再適用。不論對企業或是對個人,知識經濟的來臨,代表的是一種「心」思維」,這也將是「新」的思維。

「對個人來說,一個有夢想家特質的人,能夠擺脫過去包袱,能夠創新的人,才是新經濟中,有競爭力的人,」大前研一如是說。

這樣的說法,讓人想起法國著名作家艾修伯里的《小王子》。

當小王子旅行到地球上時,他遇到了一個賣解渴藥丸的商人。商人說,吃一顆藥丸會讓你一周不必喝水,可以省下53分鐘時間。但小王子寧可拿這53分鐘,走向一泉清水。

若說那顆藥丸代表工業化資本主義經濟下的「量化方案」,那泉清水就彷彿是知識經濟中,追求的美感與體驗的「品質化方案」。

台灣人已經是全世界最努力的上班族,再怎麼加班,國民所得卻一直停留在1萬3千美元左右,經濟表現也沒有新的突破;比成本競爭,台灣也不會比中國大陸便宜。

或許,該是時候,讓我們想想,是否可以緩下步來,給自己一點時間作哲學家,用豐富的靈魂激發創意,用一口清泉滋潤一下我們乾枯已久的靈魂!

 

轉發自<<Cheers雜誌>>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競爭力 Cheers雜誌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ghmem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