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此刻,你應該要做什麼準備?加碼股市還是追逐房市?都不是。在你分配時間、資源的投資組合裡,有沒有這一項:「自己」?

沒有人會否認充實自我的重要,但是經歷一場金融風暴大震撼,當企業的遊戲規則不斷被刷新,「學習」這個古老又傳統的字眼,在職場上卻重新有了時代意義:今天,它不是為了特定目的,到教室重拾書本的「行為」而已,它更代表一種在渾沌中找尋出路的能力、與未知共處的積極態度,是企業在培育將才時最重視的特質

有3個關於學習的觀念,是預備讓自己抓住下個景氣浪頭的你,絕對不可不知的。

1. 未來式學習,預先補起能力缺口

「有需要時再去學」的想法,已經徹底落伍。機會永遠在你想像不到的時候到來。「學習」也像投資期貨一樣,需要有遠見,預見未來的能力缺口,事先規劃。

念的是工業工程,卻挑起行銷重任的捷安特台灣區總經理何友仁,就是讓自己不斷跑在老闆開口需求之前,繼而過關斬將、扶搖直升的例子。

10年前,當時在製造部門的何友仁,被主管詢問是否願意轉調銷售公司,只花了不到3分鐘,便點頭答應。原來早在一年半前,何友仁就利用假日自費到東海大學進修行銷管理班。經過9個月的鍛鍊,一接手全新的工作,他不但迅速上軌道,還能發揮創意、指揮若定,讓人刮目相看。

正因為這個未雨綢繆的好習慣,讓他在大老闆捷安特董事長劉金標眼中「拼命學習、積極投入,而且進步很快」,因而獲得極大信任,屢挑大梁,也助他提早踏上CEO之路。

相較於何友仁,能提早看到公司的走向,發現不足,進而早一步儲備的學習策略,大多數人最常犯的錯,就是喜歡一窩蜂追隨潮流,只挑最熱門的學,反而忽視所處企業的發展,及未來需要的能力。當把寶貴的時間,花在無關緊要的學習,機會來時,只能與其失之交臂,徒呼負負。

2. 專案式學習,自修自得

第2個你要掌握的觀念,就是所有人都要具備在工作中邊做邊學的能力。因為輸家與贏家的差別,正在於前者仍仰賴「有教才能學」,後者卻能實踐「自修自得」的精髓。

當科技變化愈來愈劇烈,產品週期縮短,企業求才規格愈會以具備「學習如何學習」(Learn how to learn )能力者為優先,而非只看「現在會什麼」。
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發展教育委員會委員安圖拉多‧奇瓦斯(Eduardo Chaves)指出,培養未來能力最有效的方法,是結合興趣的「從做中學」,以一種「專案導向式」的學習,先探索單一工作主題,透過解決問題建立經驗,再以同樣方式,延伸至其他主題,變成一種全面能力的提升。

去年獲頒國家傑出經理人獎,與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同台領獎的沈文瑜,能靠人資專業獲得管理獎項的肯定,靠的正是善用「專案導向式」的學習,不斷堆疊、擴張能力的高度。

從一個掌管會計出納的夜校工讀小妹,蛻變為深受老闆器重,且得獎連連的主管,德淵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沈文瑜學習歷程的開端,是在30歲那年,忽然被指派負責公司上櫃的專案任務。

當時,在不到10人的中小企業任職,毫無人資概念的她,為盡快達成任務,選擇實務導向、成員多為外商人資主管的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,開始每週末「主題式」短期進修。

她從訓練發展,逐步修完員工任用、員工薪酬、策略福利等培訓課程,並利用所學一邊取得證照,一邊架構公司內部系統,「因為上櫃日期逼近,我幾乎是學一個,馬上做一個,不會做的就請教老師,每天都過得很充實!」沈文瑜興奮地說。

透過一連串過程,她的目光也從人資專業移往管理。精明的她,為了利用公餘進修,且不花公司一毛錢,積極搜尋政府免費提供的培訓資源。

例如,她參加職訓局所辦,由日本產業訓練協會研發的管理才能訓練(MTP)以增進管理能力,並透過TTQS(台灣訓練品質系統)、SGS(瑞士通用檢驗公證)學習,用來評核公司內部教育訓練水準。前幾年,為推動數位化教學,連在資策會的數位學習課程裡,都看得到她向學不倦的身影。

除了充實自己,她更進一步將政府的免費資源導入公司,讓海內外員工都能在線上學習,此舉讓德淵企業去年從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手中,抱走代表人力資源界最高榮譽的人力創新獎。

另一個例子是臨危授命,協助公司從無到有建立客服中心,一年內即被拔擢的台灣萊雅消費者諮詢專員洪芳潔。

面對這個全球第1大美妝品公司的上千種產品,以及顧客每天千奇百怪的疑問,洪芳潔在其主管公共事務部協理陳家祥眼中,「是以專家的標準自我要求」。

她快速到位的方法,靠的是「土法煉鋼」的獨門學習撇步。首先,大量閱讀如《化妝品成分辭典》、《化妝品相關法規彙編》等工具書,在裡面標記常用的成分、問題,有系統地拆封各式化妝品、染劑,從中體驗氣味、組成、用法,並在電腦裡建立專屬資料庫。

其次,她藉人脈建立自己的「外部專家」,例如,在高科技業工作,具有化工背景的朋友,常是她緊急救援的「線上老師」。

即使下班回家,她的學習仍然繼續。例如,離開辦公室前,她會把當天所有顧客來電問題瀏覽一次,找出關聯性與問題所在,準備明天追蹤。回到家,她則大量的上網讀新聞、看電視,研究熱門行銷商品,或消費調查報告,「這些話題都是顧客意見的風向,一旦準備得愈多,愈能愉快結束對話,還能讓更多人進線,增加品牌的信任感,」洪芳潔指出.....

轉發自<<Cheers雜誌>>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觀念 學習 Cheers雜誌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ghmem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